2008年,我局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,以“收入与财源、民生与社会、理财与绩效、素质与服务”为主线,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工作大局,努力克服国际国内经济下滑对财政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,采取切实有效措施,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一、狠抓收入征管,确保收入目标圆满实现
2008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财政收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,为确保全年收入目标(一般预算收入超过全省平均增长线,超过扬州、泰州,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苏中领先)的圆满实现,我局狠抓收入征管,强化收入分析,加强沟通协调和收入通报,大力推行综合治税。在当年的紧形势下,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9.6亿元,增长25%,超过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。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,连续两年列沿江八市首位。
二、转变支持经济增长方式,财源建设取得新突破
不断完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。按照科学发展观对财政工作的要求,我局积极转变工作思路,不断研究完善支持区域经济发展、产业发展、科技进步和人才引进、金融和担保业发展的四大财政政策平台。在制订政策过程中,坚持“事前引导,激励增量”原则,努力改变长期以来财政贴息、项目补贴等事后补助办法,充分发挥财政资金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导向和激励作用。落实大企业税收回报责任,调整重点扶持大企业(集团)基本条件,建立重点大企业(集团)优胜劣汰的进退机制;实施重大项目节点奖,按照重大项目审批、开工、竣工、投产等节点,进行考核奖励,加大项目推进力度。市政府与市区新上10个大项目签订了节点考核责任书,总投资168亿元,预计建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21亿元,年新增地方税收4亿元。当年兑现南通中集、南通振华和中远船务3家企业项目审批和开工节点奖励共330万元;实施产学研合作经费资助办法,对大学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项目给予奖励扶持;实施引进工程技术关键人才政府资助办法,加大工程技术人才引进力度。2008年,市财政共安排2亿多元经济发展资金,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,有效地引导和激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。
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,促进中小企业发展。2008年,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,融资难成为普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“瓶颈”问题。对此,我局积极主动,采取有效措施,切实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。参与研究制定相关意见,从政策层面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、担保公司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,规范和促进市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发展;完善市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考核奖励办法,采取事前引导、事后奖励的方式,鼓励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服务。当年市财政共兑现7家担保公司考核奖127万元,7家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31亿元;研究制订市区再担保基金管理办法。在全省首创建立市区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基金,市财政分5年逐年注入1000万元,有效促进了担保规模的放大;积极向省财政争取担保机构扶持资金2216万元,争取额度占全省总额的1/10,居苏中第一、全省第三。
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,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。经市政府同意,扩大江苏高胜科技创业投资基金规模,将二期基金总额增加到3亿元,吸引省高投基金1.5亿元,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重大科技项目的投资强度,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。
三、加大民生投入,支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
认真落实市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,继续调整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,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,市本级在民生及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达35.29亿元、占市本级支出预算的65%。
积极支持农业发展。市财政当年安排专项资金2757万元,支持修建农桥656座,三区村内主干道187公里,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;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,加大三区河道疏浚整治力度;安排资金1581万元,支持全市高效农业发展,全市建成10120亩共49个高效农业规模化项目。
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。市财政当年预算安排教育支出39029万元,同比增长45%;在全省市本级率先发放中职助学金3046万元;在全省率先安排化解非义务教育债务补助3369万元,化解市本级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债务4621万元;投入资金4444万元,为全市60余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。
积极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。在全省率先发放计生一次性奖励金9200万元;提高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,城乡居民分别提高到每月320元和210元;参与研究出台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享受全额低保救助办法;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支持农村建设、改善农民生活的实事工作;进一步完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,扩大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;落实住房补贴政策,全年共审核发放经济适用房补贴、购房一次性补贴、廉租房等住房补贴6420万元,涉及家庭15286户;积极贯彻“公交优先”政策。在进一步理顺公交公司经营机制和完善补偿激励机制的基础上,2007-2008年,帮助公交公司筹措资金3000万元,更新城市空调公交车210辆,得到社会的好评。
四、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,提高科学理财水平
2008年,我局继续着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度,深入推进公共财政改革,努力提高依法理财、科学理财水平。
着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。健全支出预算管理体系,完善基础信息库和项目库管理,完善部门预算编审制度和操作流程,努力编细、编实。着力增强预算约束力,始终坚持部门预算改革原则,除市政府预备费外,不留任何机动财力,预算执行中不再受理经费追加事项,切实维护预算严肃性。
研究提出市区城建体制调整方案。及时调研城建体制实施三年来区级城建资金运作情况,逐一梳理体制过渡期政策,就体制运行中出现的区级城建资金长期平衡和短期周转困难问题,提出体制调整方案报市政府出台。区级在减少事权的同时增加了部分财力,有利于区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。
加强城建项目概算审核,逐步前移审核关口。由“招投标前审核设计概算”提前到“设计阶段评估设计内容”,由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专业人员,提前介入,评审结合,取得明显成效。2008年共组织审核城建项目概算96个,送审金额18.67亿元,核减2.8亿元,核减率为15%。
规范和透明财政资金分配流程。进一步完善经费审核会议制度,对年度预算执行中市政府交办的经费审核事项的研究,扩大了参会对象范围,主要有:所有局领导;主办业务处室全体人员;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;监察室、财监处负责人等。研究资金分配的程序和过程在局内透明公开,从局长到具体经办人员,资金分配上的个人裁量权被约束到最低,该给服务对象的资金,不用“做工作”,按规定程序审核报批,及时拨付。
五、认真组织机关建设专题活动,积极营造清明的财政权力运行环境
7、8、9三个月,我局以学习贯彻中央惩防体系工作规划为契机,以加强机关建设为主题,以实现“四个更加”(思想教育要更加深入,增强针对性;制度建设要更加严密,注重操作性和有效性;管理工作要更加严格,确立更高的标准;监督惩罚要更加严肃有力,对歪风邪气形成威慑力)为目标,相对集中时间和精力,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,一手抓行为规范建设,在全局比较系统、扎实地开展了加强机关建设专题活动。共研究出台了涉及权力行使、内部运行、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的16项制度,在制度设计上,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,明确奖惩措施,确保制度应有的约束力和威慑力。将财政工作纪律函告379家服务对象,恳请社会支持和监督。通过内部考核与外部监督相结合,确保制度严格执行到位。局机关开展轮岗活动,涉及岗位和职务变动的共有67位同志,占全局干部45%,其中正、副科职人员31人,为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组织保证。
2009年工作初步思路
一、按照“有保有控、收支平衡”原则,认真做好2009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
积极应对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,按照“确保个人及离退休人员收入及时足额发放,从紧安排行政事业一般项目支出,严格控制部门为主举办的各种论坛和大型活动,合理配置信息化设备,大力压缩会议费、招待费、出国经费、外出学习考察培训费等支出。重点保障农业、教育、科技等法定支出增长,挤出财力,加大对重点产业扶持力度,进一步健全支出管理规程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”的原则,在从紧掌握的前提下,认真组织做好2009年度市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,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效率,促进部门预算编制、管理更加科学规范、合理公正。
二、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,大力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
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新近出台的扩大内需、刺激经济增长措施,大力实施积极型财政政策。根据市委、市政府部署,加大资金整合力度,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,加大民生领域投入,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在新一轮以投资促发展的浪潮中积极抢抓新的发展机遇,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。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,大力加强征管,让经济发展的成果及时反映到群众增收、财政增长上来。
(一)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,促进经济发展。一是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,支持企业新上大项目。整合经济发展专项资金,联合市有关部门,排出一批项目组织实施节点奖。二是继续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,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。不断完善财政支持担保业发展的相关政策,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、担保公司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,规范和促进市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发展。三是积极关注和培育房地产市场。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现状与趋势的研究,跟踪房地产市场,分析预测走势,采取措施,维护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,引导房地产业的投资和消费,缓解房地产和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压力。四是支持市区星级酒店建设。五是对外贸企业实施出口补贴等。
(二)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,促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。在支出预算安排上牢固确立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并重,城市建设与产业扶持并重,控制公务消费与增加个人分配兼顾的原则,逐步增加社会事业投入,努力提高职工、居民收入分配水平。今后,新增财力将不断向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领域倾斜。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,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,大幅增加市郊“三农”投入。切实保障教育、科技、卫生、文化等法定开支。加大社会保障力度,保证低保人群生活,保障企业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等。
(三)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,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。继续保持市本级财政每年20亿元左右的城市建设投入,继续扩大新城区建设,努力做好沿江开发,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资金使用管理,为改变南通投资环境,改变城市面貌,提升城市形象,提升核心区域商业价值,改善居民生活及产业发展服务。
三、深化财政改革,注重支出绩效,提高理财水平
深化财政改革,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基本到位,现代财政管理模式基本形成,理财水平显著提高。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,加强绩效预算,传递落实各级支出责任,提高支出绩效水平。做实基础信息资料,确保基础数据真实、可靠;加强项目支出的论证工作,加强项目预算管理、监督,严格预算编制及执行。2010年,市、县(区)级完成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,全面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。在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,按照“收费项目明确,票据自动缴销,收入实时入库”的要求,进一步实现收入全部缴库,防止乱收费。不断推行工程政府采购,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,提高公开招标比重。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,加大财政资金收支统筹管理力度,强化财政预算安排的科学性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以及财政支出的效益性。
四、巩固机关建设专题活动成果,努力促进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双提升
巩固局机关建设专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,严格执行新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。认真完成市纪委贯彻落实惩防体系《工作规划》实施方案中明确我局牵头和协办的各项工作,抓好财政机关全面建设。以“权力的规范和公开运行”为重点,逐项细致研究工作流程,有效公开工作规程,通过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创新,采取更精细、更有效的措施,切断权力和利益的联系。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常算廉政账活动,算清头脑,算亮眼睛,算硬意志。继续保持和发扬“开拓、合力、奉献”的南通财政精神。继续开展学习型、服务型、创新型、廉洁型、和谐型“五型”机关建设,努力提升干部职工服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大局的能力。进一步增强党组班子的凝聚力、战斗力,努力建成一流班子,带出一流队伍,创成一流业绩,让“秉公理财、服务兴财”的财政服务品牌更亮、更响,真正使我们的工作让党和政府放心、让人民群众满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