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信息公开目录 > 计划总结

南通市“十一五”时期财政发展规划(第三章第二至九节)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07-03-21 字体:[ ]

 

  第三章“十一五”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



           第二节 坚持创新机制,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

“十一五”期间预算工作的主要任务:健全公共财政体制,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,全面推行部门预算,监督检查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落实情况,完善预算编制、执行的制衡机制。

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,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定额,完善市本级财政支出审批规程。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规范滚动管理,探索建立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评价体系。到2010年,实现预算编制方法的规范化、科学化,达到财政供给范围明晰,预算内外融合,资金分配规范的要求。完善预算编制、执行的制衡机制,建立预算编制、执行、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系。完成部门预算、国库集中收付、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工作。

  第三节 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积极构建和谐社会

  “十一五”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、在苏中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。“十一五”时期国内外宏观形势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,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,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更加广泛,保障水平不断提高,社会保障管理工作日益规范,对政府社保的投入进一步加大。

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《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》中“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”的要求,按照南通提出的“在苏中率先崛起”目标进程,“十一五”时期我市社会保障事业的总体发展目标为:2010,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投入明显加大,优化支出结构,提高社保支出比重,财力进一步向社会保障倾斜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促进全市城乡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,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,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健全,各类保障对象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,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比较完备,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巩固,抚恤救济制度日趋规范,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,资金来源多元化、保障制度规范化、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。

为实现我市社会保障事业的总体发展目标,财政从政策上、资金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和保证。根据财力可能,逐步提高社保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,确保各类社会保障对象按时足额的领取各项补助,为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
  第四节 全面推进“金财工程”建设

“十一五”期间我市财政信息化建设(金财工程)工作总的思路是:整合各个业务系统,构建财政管理统一的业务应用支撑平台,建成功能完善的“金财工程”;加强办公化自动化建设,实现与政府电子政务公文交换平台对接;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建设与规范管理,为财政业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。

  第五节 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

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内容,是财政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,也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。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强调研,注重总结与提高,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改革实践,通过努力完善制度办法,健全制约机制,促进改革工作沿着规范、高效的轨迹顺利向前推进,促进财政管理水平日益提高,促进政府理财不断开创规范化、科学化的新局面。

  第六节 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

十一五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,也是落实和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时期,全面深化和推进财政监督工作对于促进财政管理、深化财政改革至关重要。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,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监督工作,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,以建设符合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的财政监督体系为目标,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监督机制,切实加强财政收支监督、内部监督和会计监督,全面提升财政监督能力,努力开创财政监督工作的新局面。

  第七节 积极支持城市建设

十一五期间,市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城市化进程,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,保持市级财政每年20亿元左右的城市建设投入(不含区级投资),继续扩大新城区建设,努力做好沿江开发,搞好狼山旅游区建设,进一步扩大南通的对外影响,提升南通城市品位,融入苏南板块,快速接轨上海。

  第八节 突出科教优先,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

切实加速产业科技化,促进技术创新,推动产业升级,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要在重视对文化、教育、体育、公共卫生、环境保护和科技普及等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科技进步引导的同时,更多地向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倾斜。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,把提升产业技术作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第一要素。围绕地方特色产业构建区域性创新体系,重点扶持技术创新、创业平台的建设,扶持符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,促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项目的转化与发展。鼓励企业转化高新技术成果,广泛应用实用技术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进一步强化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,大力促进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带动提升。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计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内在质量、改进外观包装。

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,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,完善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,依法保证财政教育经费的“三增长”,同时要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预算支出的增长,逐步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。

加大财政投入,保证文化事业投入稳定增长,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,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,保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,保证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。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,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、配套设备等方面的投入,加强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。

逐年加大对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,添置必要的科研仪器和设备,使体育科研在选苗、训练、恢复和防病防治上为基层一线训练服务;进一步改善训练条件,加大对训练的经费投入,逐步提高运动员伙食补助经费标准,保证必要的器材购置经费。

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同时,积极引入市场机制,提倡和鼓励多渠道、多层次兴办运动队、开展业余训练和筹集办赛经费。积极推行体育俱乐部制、项目招标制和经营性体育场馆综合承包制等等,支持和促进社会团体、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兴办体育产业,发展体育事业。

  第九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

     十一五期间,我市农业财政工作总体思路是: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,坚持公共财政的服务理念,稳定、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措施,加大财政支农力度,建立财政支农投入长效机制,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,增加农民收入,促进农业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